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
首页 > 法律文件 > 盛宏代理规范化 > 代理原告规范化 > 十二、分析裁判文书提风控意见规范

十二、分析裁判文书提风控意见规范

更新时间:2019-08-19


  • 1.审核裁判文书内容
           

    1.审核裁判文书内容

    1.1工作规范:

    签收裁判文书时尽量晚些签署,以确保有充分时间上诉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。

    签收裁判文书后应立即录入签收时间和上诉期届满时间。

    不论裁判结果是胜还是败,特别是胜诉的案件,更要仔细核对裁判文书的内容。

    核对裁判文书内容,主要核对:当事人信息是否有误;经法院审理查明的事实是否准确;裁判项内容是否包括了原告诉讼请求、是否超出了原告诉讼请求、是否有错别字等;裁判文书所引法律条文是否准确、是否符合适用于本案;裁判文书中涉及的数字、地点、数量、方位等是否准确;审判人员是否是开庭人员、是否加盖法院盖印等;裁判文书的时间是否有误,特别是年份和大小月的日期。

    经核对裁判文书在内容形式上没有错误的,立即交由当事人;有错误的,应及时与法庭联系,请求予以补正。

    1.3参与人员:业务部门、办案秘书。

  • 2.分析裁判文书
    庭审纪要
           

    2.分析裁判文书

    2.1工作规范:

    针对裁判文书提出分析意见,主要就事实认定是否清楚,法律适用是否准确作出分析。对于表面上看败诉,但事实认定或裁判项内容有利于客户处理与本案有关的其他纠纷时,应及时与客户沟通,分析告知其相关利害关系。

    在裁判文书分析意见中,应就是否提出救济,以及救济程序提出建议和意见,以便客户作出明确的判断。

    2.2工作成果:裁判文书分析意见。

    2.3参与人员:业务部门、案委会、办案秘书、客户。

  • 3.启动救济程序
           

    3.启动救济程序(或申请执行、履行生效文书)

    3.1工作规范:

    对于需要提起上诉或启动其他救济程序的,应及时在期限内提起救济。并在期限届满之日前三天再次以书面形式通过邮件、电话、微信等方式通知客户期限即将届满。对于胜诉案件及明显上诉也不能改判或发回重审的案件,也应及时提示客户上诉期限届满,是否采取上诉措施等。

    对于需要启动救济程序的,在时间紧急的情形下,应先帮客户起草相关文书。但要明确请求。具体的事实和理由等,可以在启动救济程序后另行补充完善。

       不管客户是否启动救济程序,都要及时落实对方是否签收裁判文书、签收时间,以及是否提起上诉的情况。

        对于不启动救济程序的或裁判文书终审生效的,应及时与法庭联系,取得裁判文书生效证明,并交由客户。

    对于不启动救济程序的,应及时提示客户申请强制执行或自动履行生效裁判。并且应提示客户,不及时申请强制执行或自动履行生效裁判的,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后果。

    对于不启动救济程序的,要告知客户申请再审的期限,还要告知客户财产保全到期的期限。对于不启动救济程序且可以另行起诉的案件,还要告知客户可以另行起诉的期限。

    3.2工作成果:履行裁判文书告知函,申请强制裁判文书告知函,裁判文书生效后的各期限告知函。

    3.3参与人员:业务部门。

  • 4.案件归档
    纸质案卷档案、电子档案
           

    4.案件归档

    4.1工作规范

    在案件结案(包括一审上诉期间届满、二审生效等)三十日内应将案卷归档。

    归档材料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,电子档以光盘形式一并送给客户,同时制作一份电子书交由客户。

    归档材料包括程序材料、实体证据、律师工作材料、法律依据和典型案例、权威解读等。

    归档的案卷材料应严格保密,进行封贴并加盖律所公章。

    4.2工作成果:纸质案卷档案,电子档案。

    4.3参与人员:业务部门、办案秘书。

  • 5.提出风控意见
    防范法律风险的建议书
           

    5.提出风控意见

    5.1工作规范

    对本案争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。对本方能在本案胜诉的理由进行分析。

    本案中反映出的在法律方面、管理方面或企业运作方面等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等进行分析。对客户今后进一步防范风险、提高管理、加强内控方面进行法律意见和建议。

    5.2工作成果:防范法律风险的建议书。

    5.3参与人员:业务部门、研究中心。

  • 6.完善精准化内容
           

    6.完善精准化建设

    6.1工作规范

    找出本案与其他相同案由的不同之处。具体体现在:原告诉讼请求、被告答辩、原告证据、被告证据、法律适用、典型案例等方面。以增加和丰富精准化建设的内容。

    6.2参与人员:业务部门、研究中心。